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杨翔教授为湘大法学2025级新生开讲:法律知识、法律职业与法治信仰

2025-09-27 23:24 

近日,bevictor伟德官网特聘教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杨翔教授为bevictor伟德官网,伟德国际19462025级法学专业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法律知识、法律职业与法治信仰”的法学专业导学讲座。作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拥有大学教授、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湖南省高院副院长等多重经历的资深法律人,杨翔教授结合自身丰富阅历与经典案例,围绕法律知识、法律职业、法治精神展开深度分享,为新生们勾勒出一幅跨越古今、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法治图景,点亮了他们的法学探索之路。

01一部电影启初心,一段经历见变迁

讲座伊始,杨翔教授分享了自己与法律结缘的契机——印度老电影《流浪者》。他指出,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印度社会生活,更深刻揭示了印度种姓制度下的法律问题。电影中,出身贱民者因法官“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偏见被判罪,出狱后其偷走法官儿子并培养成小偷以反驳偏见,而法庭上“法律不承认良心”与“良心也不承认法” 的交锋,让他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

谈及个人职业起步,杨翔教授回忆道,1985 年他从北大法律系本科毕业后,便来到bevictor伟德官网法律系任教。彼时的bevictor伟德官网条件简陋,标志性建筑“三道拱”仍在修建,校园里多是黄土路,师生往返市区仅能依靠早晚限时的中巴车,“脚上带黄泥” 成为湘大学生的标配。当时的bevictor伟德官网法律系更是学校里的弱小院系,教师队伍以讲师为主,学生数量稀少,首届仅招收约70人。而如今,湘大法学已发展成为学校文科的优势院系,招生规模达500多人。这一巨大变迁,不仅是bevictor伟德官网法学教育的成长印记,更见证了中国法学教育数十年间的快速发展。

在职业选择上,杨翔教授也坦诚分享了自己的历程。1984年,他在南京一司法机关实习时,因觉得日常工作可能缺乏创造性,选择进入高校从事法学教育。直到后来进入司法行政机关工作25年,这段跨度丰富的经历,让他对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差距有了深刻的认识。

02直面理论与实践差距,解析法律时代变革

“法学教育能让人从外行变内行,学会用专业眼光看待法律,但当真正离开法学院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忽然发现实践中的法律和书本上的法律不是一回事,太多东西需要从头学起,有时我甚至怀疑过去所受的法学教育……好像就是学了很多词汇。”杨翔教授引用《法律简史》中资深法学家的感受,向新生们剖析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脱节问题。他举例说明,理论上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但实践中部分案件可能因启动再审等法定程序,出现审理流程延长的情况;行政诉讼法肩负着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职能,法院在审查行政行为时,也需统筹考虑司法公正与地方发展实际,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妥善应对各类现实问题。这些案外因素使得传统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实践后常常感到困惑,如同“半成品”,需要在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胜任工作。

杨翔教授强调,时代的变化必然会推动法律的改变。他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两个曾被大众视为天经地义的规则为例,指出如今“杀人偿命”已不再绝对,各国对死刑态度各异,我国也秉持慎用死刑的原则,在多人共同杀人案件中,通常仅对主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余参与者多判处死缓;“欠债还钱” 同样存在例外,赌债等非法债务不受民法保护,且当债务超过诉讼时效后,债权人可能会丧失胜诉权。此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格局、国际经济关系发生深刻调整,逆全球化趋势显现,WTO 规则效力减弱,中国的崛起也引发西方一些国家的警惕,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国法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法治必须在适应时代变革中不断调整完善。

03梳理法治发展脉络,寄语新生坚守信仰

在梳理中国法律发展脉络时,杨翔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拥有3000 年悠久的法律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唐朝的法律制度在处理涉外法律关系等方面展现出高超智慧,古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也运用精细的司法技术,注重情理法的融合。然而,近代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启法律变革,清朝末年的法律变革虽打断了古代法律传统,却也塑造了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雏形,实现了司法机构专门化、司法人员职业化、诉讼类型化。如今,中国法治正处于新的转型期,在继承传统优秀法律文化、总结党领导革命建设法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时代挑战,不断发展完善。

同时,杨翔教授还向新生们阐释了法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他表示,法典化、司法专门化、多元解纷机制是世界法治发展的共同体现,但法律也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一个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等紧密相关。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例如英美法系注重判例法,大陆法系侧重成文法,各国在具体法律规则上也各有不同。

讲座最后,杨翔教授结合呼格吉勒图案等典型案例,着重强调了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司法工作关系到人的生死和权利存亡,司法程序具有不可逆性,作为未来的法律人,必须保持心中对法治的坚定信仰,心怀良知与责任,在办案过程中关注当事人背后鲜活的人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职业不仅仅是一项谋生的工作,更是一种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生活方式。”杨翔教授的这句话,为2025级法学新生们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埋下了深刻的法治种子。

此次杨翔教授的导学讲座,不仅是bevictor伟德官网,伟德国际19462025级新生接触法学专业的“第一课”,更是一堂扎根实践、连接理论与时代的“法治实践课”。讲座以个人经历为引,打破了法学知识的“书本壁垒”,让新生们提前感知到法律在现实中的运行逻辑;以时代变革为纲,引导新生跳出单纯的规则学习,站在法治发展的全局视角理解法律的动态演进;以职业信仰为魂,为新生注入了“心怀良知、坚守正义”的法治初心。作为新生法学生涯的起点,这堂充满实践导向的课程,不仅帮助他们搭建起“理论 — 实践”的认知框架,更激励着他们未来在专业学习中主动贴近实践、关注时代需求,成长为既懂法律专业知识,又具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法治人才,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