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湘 潭 大 学 法 学 学 部

2024-12-01 20:52 

“民事诉讼法的社会科学研究”

报告人征集






社科法学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为了推动部门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促进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强化社会科学在法律实务中的运用,大家一起商议发起举办“全国社科法学青年工作坊”

2014年,“社科法学连线”成立,国内优秀的社科法学人聚集在一起,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出版共同体刊物。随着来自不同学科参与社科法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越来越多,我们发起举办全国社科法学青年工作坊,定位于推出新一代年轻学人。计划每年举办一到两届,每届聚焦于某一个部门法学、某一部法律条文,或某一类法律问题。

工作坊邀请6-8位来自相关学科的青年学人作为报告人,并邀请资深学者担任评议人。每一届青年工作坊主题将成为《法律和社会科学》专号主题。优秀文章将有机会在专号和《中国法律评论》上刊发。

第一届全国社科法学青年学者工作坊的主题是“民事诉讼法的社会科学研究”。本届工作坊由bevictor伟德官网,伟德国际1946、清华大学法学院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与《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共同主办。

本届工作坊主旨如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以来,民事诉讼法学界聚焦司法制度、诉讼程序等关键词,展开了具有原创性、穿透力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运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社会学、法律的历史分析等方法。相关研究为民事司法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引,理论与实践形成一定的良性互动。

近十数年来,以《民法典》起草和制定为契机,欧陆民法学及其方法论被大规模引介而入,一时蔚然成风。这对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旨趣、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诉法学界的关注点,逐渐从“诉讼程序”转移至“诉讼实体”,倡导程序与实体融合,甚至从民诉法学视角评注《民法典》,关注《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之间法条适用的衔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诉讼客体、诉讼主体的法教义学研究水准大为提升;但另一方面,相关研究逐渐呈现“平庸的精致”趋势,而且,在与民法的融合中,也渐显自我消解或边缘化的迹象。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研究的多种可能”的号召。具体来说,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具有主体性的民诉法教义学之外,还需要以《民事诉讼法》法条和案例为文本,围绕民事司法程序,加强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实证分析)。唯有面向真实的民事司法实践,教义与社科分析相得益彰,审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才有可能提炼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和理论命题。

本届青年工作坊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民事诉讼程序的社会科学研究;

2.民事调解程序的社会科学研究;

3.强制执行程序的社会科学研究;

4.非讼程序的社会科学研究;

5.民事司法制度的社会科学研究。

我们欢迎来自各学科的青年学者,就“民事诉讼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主题写作论文。我们将从中推选6-8位报告人和若干位评议人。

青年工作坊将于2025年4月在bevictor伟德官网举行,提交论文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15日

请将论文发至:lss_2006@yeah.net。

后续具体信息,我们还将发布第二轮通知。



bevictor伟德官网,伟德国际1946
清华大学法学院纠纷解决研究中心
《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
2024年11月11日



Baidu
sogou